仰山慧寂(815-891),南岳怀让法系,沩仰宗开创者之一。
韶州怀化叶氏子。年九岁,投广州和安寺不语通禅师出家。后其父母欲取而归,慧寂断二指以明志,而得披剃。
初谒耽源应真,既悟玄旨;继访沩山灵祐,遂升堂奥。慧寂侍沩山前后十五年,得其心印,后住仰山开法化众,盛冠一方,有“仰山小释迦”之称。
慧寂禅师主张“但得其本,不愁其末”,常以手势启悟学人,称为仰山门风。将顺寂,数僧侍立,示偈曰:“一二二三子,平目复仰视。两口一无舌,即是吾宗旨。”大顺二年,谥智通大师,塔名妙光。法嗣有西塔光穆、无著文喜等,著有《袁州仰山慧寂禅师语录》。
事件集
(一)只闻子声 不见子形
师(沩山)摘茶次,谓仰山曰:“终日摘茶只闻子声,不见子形。”
仰撼茶树,师曰:“子只得其用,不得其体。”仰曰:“未审和尚如何?”师良久。仰曰:“和尚只得其体,不得其用。”师曰:“放子三十棒。”仰曰:“和尚棒某甲吃,某甲棒教谁吃?”师曰:“放子三十棒。”
(二)贵子眼正 不说行履
师(沩山)坐次,仰山入来。师曰:“寂子速道,莫入阴界。”仰曰:“慧寂信亦不立。”师曰:“子信了不立,不信不立?”仰曰:“只是慧寂更信阿谁?”师曰:“若恁么即是定性声闻。”仰曰:“慧寂佛亦不立。”师问仰山:“涅槃经四十卷,多少是佛说,多少是魔说?”仰曰:“总是魔说。”师曰:“已后无人柰子何!”仰曰:“慧寂即一期之事,行履在甚么处。”师曰:“只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
(三)过净瓶
师(沩山)过净瓶与仰山,山拟接,师却缩手曰:“是甚么?”仰曰:“和尚还见个甚么?”师曰:“若恁么,何用更就吾觅?”仰曰:“虽然,如此仁义道中与和尚提瓶挈水,亦是本分事。”师乃过净瓶与仰山。
(四)鹅王择乳
师(沩山)问仰山:“何处来?”仰曰:“田中来。”师曰:“禾好刈也未?”仰作刈禾势。师曰:“汝适来作青见,作黄见,作不青不黄见?”仰曰:“和尚背后是甚么?”师曰:“子还见么?”仰拈禾穗曰:“和尚何曾问这个?”师曰:“此是鹅王择乳。”
(五)赖遇寂子不会
(沩山)上堂:“仲冬严寒年年事,晷运推移事若何?”仰山进前,叉手而立。师曰:“我情知汝答这话不得!”香严曰:“某甲偏答得这话。”师蹑前问,严亦进前,叉手而立。师曰:“赖遇寂子不会。”
(六)不道见只是无别
师(沩山)坐次,仰山从方丈前过,师曰:“若是百丈先师见子,须吃痛棒始得。”仰曰:“即今事作么生?”师曰:“合取两片皮。”仰曰:“此恩难报。”师曰:“非子不才,乃老僧年迈。”仰曰:“今日亲见百丈师翁来。”师曰:“子向甚么处见?”仰曰:“不道见只是无别。”师曰:“始终作家。”
(七)古来事作么生
师(沩山)问仰山:“即今事且置,古来事作么生?”仰叉手近前。师曰:“犹是即今事,古来事作么生?”仰退后立。师曰:“汝屈我,我屈汝。”仰便礼拜。
(八)解笑者是慧寂同参
师(沩山)方丈内坐次,仰山入来,师曰:“寂子,近日宗门令嗣作么生?”仰曰:“大有人疑著此事。”师曰:“寂子作么生?”仰曰:“慧寂只管困来合眼,健即坐禅,所以未曾说著在。”师曰:“到这田地也难得。”仰曰:“据慧寂所见,只如此一句也著不得。”师曰:“汝为一人也不得。”仰曰:“自古圣人,尽皆如此。”师曰:“大有人笑汝恁么祗对。”仰曰:“解笑者是慧寂同参。”
(九)如何是人人解脱路
仰山香严侍立次,师(沩山)曰:“过去现在未来,佛佛道同,人人得个解脱路。”仰曰:“如何是人人解脱路?”师回顾香严曰:“寂子借问,何不答伊?”严曰:“若道过去未来现在,某甲却有个祗对处。”师曰:“子作么生祗对?”严珍重便出。师却问仰山曰:“智闲恁么祗对,还契寂子也无?”仰曰:“不契。”师曰:“子又作么生?”仰亦珍重出去。师呵呵大笑曰:“如水乳合。”
(十)生住异灭作么生会
师问仰山:“生住异灭,汝作么生会?”仰曰:“一念起时不见有生住异灭。”师曰:“子何得遣法?”仰曰:“和尚适来问甚么?”
师曰:“生住异灭。”仰曰:“却唤作遣法。”师问仰山:“妙净明心,汝作么生会?”仰曰:“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师曰:“汝只得其事。”仰曰:“和尚适来问甚么?”师曰:“妙净明心。”仰曰:“唤作事得么?”师曰:“如是!如是!”
(十一)有主沙弥
参沩山,沩问:“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曰:“有主。”曰:“主在甚么处?”师从西过东立,沩异之。
(十二)如何是真佛住处
师问:“如何是真佛住处?”沩曰:“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
(十三)如何是尘非扫得
扫地次,沩问:“尘非扫得,空不自生,如何是尘非扫得?”师扫地一下,沩曰:“如何是空不自生?”师指自身又指沩,沩曰:“尘非扫得,空不自生。离此二途,又作么生?”师又扫地一下,又指自身并指沩。
(十四)田中多少人
师在沩山,为直岁作务归,沩问:“甚么处去来?”师曰:“田中来。”沩曰:“田中多少人?”师插锹叉手。沩曰:“今日南山,大有人刈茅。”师拔锹便行。
(十五)好雨
一日雨下,天性上座谓师曰:“好雨!”师曰:“好在甚么处?”性无语。师曰:“某甲却道得。”性曰:“好在甚么处?”师指雨,性又无语。师曰:“何得大智而默。”
(十六)归真何在
师在沩山前坡牧牛次,见一僧上山,不久便下来。师乃问:“上座何不且留山中?”僧曰:“只为因缘不契。”师曰:“有何因缘,试举看。”曰:“和尚问某名甚么,某答归真和尚。曰:归真何在?某甲无对。”师曰:“上座却回向和尚,道某甲道得也。和尚问作么生道,但曰眼里耳里鼻里。”僧回一如所教。沩曰:“脱空谩语汉,此是五百人善知识语。”
(十七)离四句绝百非
师卧次,梦入弥勒内院,众堂中诸位皆足,惟第二位空,师遂就座。有一尊者白槌曰:“今当第二座说法。”师起白槌曰:“摩诃衍法,离四句,绝百非,谛听!谛听!”众皆散去。及觉举似沩,沩曰:“子已入圣位。”师便礼拜。
(十八)面前是甚么
师侍沩行次,忽见前面尘起,沩曰:“面前是甚么?”师近前看了,却作此(车)相。沩点头。
(十九)一切众生皆无佛性
沩山示众曰:“一切众生皆无佛性。”盐官示众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盐官有二僧往探问,既到沩山,闻沩山举扬,莫测其涯,若生轻慢。因一日与师言话次,乃劝曰:“师兄须是勤学佛法,不得容易!”师乃作此○相,以手拓呈了,却抛向背后,遂展两手就二僧索,二僧罔措。师曰:“吾兄直须勤学佛法,不得容易!”便起去。时二僧却回盐官,行三十里,一僧忽然有省,乃曰:“当知沩山道,一切众生皆无佛性,信之不错。”便回沩山。一僧更前行数里,因过水忽然有省,自叹曰:“沩山道,一切众生皆无佛性,灼然有他恁么道。”亦回沩山,久依法席。
(二十)哪个不是菩萨
沩山同师牧牛次,沩曰:“此中还有菩萨也无?”师曰:“有。”沩曰:“汝见那个是。试指出看。”师曰:“和尚疑那个不是,试指出看?”沩便休。
(二十一)酸涩莫非自知
师送果子上沩山,沩接得,问:“子甚么处得来?”师曰:“家园底。”沩曰:“堪吃也未?”师曰:“未敢尝,先献和尚。”沩曰:“是阿谁底?”师曰:“慧寂底。”沩曰:“既是子底,因甚么教我先尝?”师曰:“和尚尝千尝万。”沩便吃,曰:“犹带酸涩在。”师曰:“酸涩莫非自知?”沩不答。
(二十二)有耳打钟无耳打钟
赤干行者闻钟声,乃问:“有耳打钟,无耳打钟?”师曰:“汝但问,莫愁我答不得。”干曰:“早个问了也!”师喝曰:“去!”
(二十三)今夏不虚过
师夏末问讯沩山次,沩曰:“子一夏不见上来,在下面作何所务?师曰:“某甲在下面,锄得一片畬,下得一箩种。”沩曰:“子今夏不虚过。”师却问:“未审和尚一夏之中作何所务?”沩曰:“日中一食,夜后一寝。”师曰:“和尚今夏亦不虚过。”道了乃吐舌。沩曰:“寂子何得自伤己命?”
(二十四)争奈声色何
沩山喂鸦生饭,回头见师,曰:“今日为伊上堂一上。”师曰:“某甲随例得闻。”沩曰:“闻底事作么生?”师曰:“鸦作鸦鸣,鹊作鹊噪。”沩曰:“争奈声色何!”师曰:“和尚适来道甚么?”沩曰:“我只道为伊上堂一上。”师曰:“为甚么唤作声色?”沩曰:“虽然如此,验过也无妨。”师曰:“大事因缘又作么生验?”沩竖起拳,师曰:“终是指东画西。”
(二十五)寂子声色 老僧东西
沩曰:“子适来问甚么?”师曰:“问和尚大事因缘。”沩曰:“为甚么唤作指东画西?”师曰:“为著声色故,某甲所以问过。”沩曰:“并未晓了此事。”师曰:“如何得晓了此事?”沩曰:“寂子声色,老僧东西。”师曰:“一月千江,体不分水。”沩曰:“应须与么始得。”师曰:“如金与金,终无异色,岂有异名?”沩曰:“作么生是无异名底道理?”师曰:“瓶、盘、钗、钏、券、盂、盆。”沩曰:“寂子说禅如师子吼,惊散狐狼野干之属。”
(二十六)驴年亦不会
时有僧问:“鼠粪即不要,请和尚真金?”师曰:“啮镞拟开口,驴年亦不会。”
(二十七)不索唤则无我
索唤则有交易,不索唤则无我。若说禅宗,身边要一人相伴亦无,岂况有五百七百众邪?我若东说西说,则争头向前采拾。如将空拳诳小儿,都无实处。
(二十八)争辨诸方来者
师因归沩山省觐,沩问:“子既称善知识,争辨得诸方来者,知有不知有,有师承无师承,是义学是玄学?子试说看。”师曰:“慧寂有验处,但见僧来便竖起拂子,问伊诸方还说这个不说?”又曰:“这个且置,诸方老宿意作么生?”沩叹曰:“此是从上宗门中牙爪。”
(二十九)慧寂有验处
沩问:“大地众生,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子作么生知他有之与无?”师曰:“慧寂有验处。”时有一僧从面前过,师召曰:“阇黎!”僧回首,师曰:“和尚,这个便是业识茫茫,无本可据。”沩曰:“此是师子一滴乳,迸散六斛驴乳。”
(三十)阇黎佛法须还老僧
有梵僧从空而至,师曰:“近离甚处?”曰:“西天。”师曰:“几时离彼?”曰:“今早。”师曰:“何太迟生!”曰:“游山玩水。”师曰:“神通游戏则不无,阇黎佛法须还老僧始得。”曰:“特来东土礼文殊,却遇小释迦。”遂出梵书贝多叶,与师作礼,乘空而去。自此号小释迦。
(三十一)仰山摔镜
师住东平时,沩山令僧送书并镜与师。师上堂,提起示众曰:“且道是沩山镜,东平镜?若道是东平镜,又是沩山送来。若道是沩山镜,又在东平手里。道得则留取,道不得则扑破去也。”众无语,师遂扑破,便下座。
(三十二)此是八种三昧
时有一道者见,经五日后,遂问师。师曰:“汝还见否?”道者曰:“某甲见出门腾空而去。”师曰:“此是西天罗汉,故来探吾道。”道者曰:“某虽睹种种三昧,不辨其理。”师曰:“吾以义为汝解释,此是八种三昧,是觉海变为义海,体则同然。此义合有因有果,即时异时,总别不离隐身三昧也。”
(三十三)了心之旨
刘侍御问:“了心之旨,可得闻乎?”师曰:“若要了心,无心可了。无了之心,是名真了。”
(三十四)从信门入
公(陆希声)见即入山,师乃门迎。公才入门,便问:“三门俱开,从何门入?”师曰:“从信门入。”
(三十五)意在钁头边
(陆希声)又问:“和尚还持戒否?”师曰:“不持戒。”曰:“还坐禅否?”师曰:“不坐禅。”公良久,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听老僧一颂: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钁头边。”
(三十六)作么生入
师却问:“承闻相公看经得悟,是否?”曰:“弟子因看涅槃经有云,不断烦恼而入涅槃,得个安乐处。”师竖起拂子,曰:“只如这个作么生入?”曰:“入之一字,也不消得。”师曰:“入之一字,不为相公。”公便起去。
(三十七)无一法可得
师问双峰:“师弟近日见处如何?”曰:“据某见处,实无一法可当情。”师曰:“汝解犹在境。”曰:“某秪如此,师兄又如何?”
师曰:“汝岂不知无一法可当情者?”沩山闻曰:“寂子一句,疑杀天下人。”
(三十八)是仰是覆?
庞居士问:“久向仰山,到来为甚么却覆?”师竖起拂子,士曰:“恰是。”师曰:“是仰是覆?”士乃打露柱,曰:“虽然无人,也要露柱证明。”师掷拂子,曰:“若到诸方,一任举似。”
(三十九)何人说得法?
师卧次,僧问:“法身还解说法也无?”师曰:“我说不得,别有一人说得。”曰:“说得底人在甚么处?”师推出枕子。
(四十)和尚手中是甚么
师携拄杖行次,僧问:“和尚手中是甚么?”师便拈向背后,曰:“见么?”僧无对。
(四十一)哪个是禅床
问:“古人道,见色便见心。禅床是色,请和尚离却色,指学人心。师曰:“那个是禅床,指出来看。”僧无语。
(四十二)不语不默底
师共一僧语,旁有僧曰:“语底是文殊,默底是维摩。”师曰:“不语不默底莫是汝否?”僧默然。
(四十三)看经次不得问事
师住观音时,出榜云:“看经次不得问事。”有僧来问讯,见师看经,旁立而待。师卷却经,问:“会么?”曰:“某甲不看经,争得会?”师曰:“汝已后会去在。”其僧到岩头,头问:“甚处来?”曰:“江西观音来。”头曰:“和尚有何言句?”僧举前话,头曰:“这个老师,我将谓被故纸埋却,元来犹在。”
(四十四)入门的意如何
师曰:“汝是甚处人?”曰:“幽州人。”师曰:“汝还思彼处否?”曰:“常思。”师曰:“能思者是心,所思者是境。彼处楼台林苑人马骈阗,汝反思底还有许多般也无?”曰:“某甲到这里,总不见有。”师曰:“汝解犹在心。信位即得,人位未在。”曰:“除却这个,别更有意也无?”师曰:“别有别无,即不堪也。”曰:“到这里作么生即是?”师曰:“据汝所解,只得一玄,得坐披衣,向后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