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道膺(?-902),青原行思法系,曹洞宗第二世祖。
幽州玉田王氏子。幼年出家,二十五岁于范阳延寿寺受具戒,学声闻律仪,既而叹曰:“大丈夫可为桎梏所拘邪!”
后问道于翠微无学禅师处,时有僧自豫章来,盛称洞山法席,遂参访洞山,契悟宗旨,许为室中领袖。初止三峰,其化未广,后开法云居,四众臻萃。传灯阐教,徒众常达千五百人。
道膺禅师主张“十不悔”,弘扬“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利物,就语接人”之洞门宗风。法嗣有道丕、佛日等十九人。天复二年告寂,谥弘觉禅师。
事件集
(一)罗汉还来否
山问:“甚处来?”师曰:“翠微来。”山曰:“翠微有何言句示徒?”师曰:“翠微供养罗汉。某甲问:‘供养罗汉,罗汉还来否?’微曰:‘你每日噇个甚么?’”山曰:“实有此语否?”师曰:“有。”山曰:“不虚参见作家来!”
(二)那个山不堪住
山问师:“甚处去来?”师曰:“蹋山来。”山曰:“那个山堪住?师曰:“那个山不堪住?”山曰:“恁么则国内总被阇黎占却。”师曰:“不然。”山曰:“恁么则子得个入路。”师曰:“无路。”山曰:“若无路,争得与老僧相见?”师曰:“若有路,即与和尚隔山﹝山或作生﹞去也。”山乃曰:“此子已后,千人万人把不住去在。”
(三)天神送食是何境界
师后结庵于三峰,经旬不赴堂。山问:“子近日何不赴斋?”师曰:“每日自有天神送食。”山曰:“我将谓汝是个人,犹作这个见解在?汝晚间来。”师晚至,山召:“膺庵主。”师应诺。山曰:“不思善,不思恶,是甚么?”师回庵,寂然宴坐,天神自此竟寻不见。如是三日乃绝。
(四)心与性是一是二
问:“如何是一法?”师曰:“如何是万法?”曰:“未审如何领会。”师曰:“一法是你本心,万法是你本性,且道心与性,是一是二?”僧礼拜,师示颂曰:“一法诸法宗,万法一法通。唯心与唯性,不说异兼同。”
(五)山河大地从何而有
问:“山河大地从何而有?”师曰:“从妄想有。”曰:“与某甲想出一铤金得么?”师便休去。僧不肯。
(六)羚羊挂角
上堂:“如人将三贯钱买个猎狗,只解寻得有踪迹底。忽遇羚羊挂角,莫道踪迹,气息也无。”僧问:“羚羊挂角时如何?”师曰:“六六三十六。”曰:“挂角后如何?”师曰:“六六三十六。”僧礼拜。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不见道无踪迹。”
(七)念者是甚么经
有僧在房内念经,师隔窗问:“阇黎念者是甚么经?”僧曰:“维摩经。”师曰:“不问维摩经,念者是甚么经?”其僧从此得入。
(八)如何是世尊密语
问曰:“世尊有密语,迦叶不覆藏。如何是世尊密语?”师召尚书,书应诺。师曰:“会么?”书曰:“不会。”师曰:“汝若不会,世尊有密语;汝若会,迦叶不覆藏。”
(九)未生时在甚么处
僧问:“才生为甚么不知有?”师曰:“不同生。”曰:“未生时如何?”师曰:“不曾灭。”曰:“未生时在甚么处?”师曰:“有处不收。”曰:“甚么人不受灭?”师曰:“是灭不得者。”
(十)出生入死 莫负如来
天复元年辛酉岁秋,忽有微疾,至十二月上旬累有教令。至二十八日夜,主事及三堂上座参省,师顾视云:“汝等在此,粗知远近。生死寻常,勿以忧虑。斩钉截铁,莫违佛法。出生入死,莫负如来。事宜无多,人各了取。”
(十一)让则有余
俗士问僧:“某甲家中有小一铛子,寻常煮饭,三人吃不足,千人食有余,上座作摩生?”僧无对。师代曰:“争则不足,让则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