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龙泉寺

概述

瑞昌龙泉寺位于瑞昌市龙泉风景区白龙山东麓,始建于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是瑞昌佛教发祥地之一,2007年被列入“省级重点寺院”。

历史沿革

瑞昌龙泉寺最初称槐里祠,是为纪念东汉功臣槐里侯万修而建。清同治《瑞昌县志》载:“万修,功成身退,采药修真,云游山水,结庐采胜,隐居在江州庐山赤乌龙蟠里白龙泉长春洞(今瑞昌龙泉寺)。”南宋建炎初(1127),当地久旱不雨危及民生,县官百姓于白龙泉祈祷以解旱情,为民御灾捍患。后人在长春洞立祠绘像,常年祭拜。

建炎中(1129),岳飞任江州宣抚使,叛将李成闯入县界;当李成凶焰不可御遏之时,白龙泉的白雾滃然四起,李成率兵溃散。岳飞领兵袭后,不战而胜,遂题“神龙明佑”于石上(石碑现存寺内),并申报朝廷封赐庙额“显济庙”。庆元六年(1200),敕封“孚泽侯”。元至正元年(1341),敕“江州路显济庙孚泽福瑞侯”,又封“孚泽福裕仁烈英显王”。

清嘉庆十三年(1808),知县赵增、典史毛洪、外委孙亮因祈祷求雨显应,各捐俸银请邑绅重建显济庙,后遭兵毁。光绪十二年(1886),朝廷颁匾额,题“泽被清湓”。

复建及现状

龙泉寺屡经兴废,至20世纪80年代,旧址幸存长春洞和题字的石碑。1986年,当地信众捐资重建庙堂一间,恢复寺宇。1992年,经瑞昌市人民政府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正式定名“龙泉寺”。

2005年,瑞昌城区规划将龙泉寺列入龙泉风景区,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宗教人文游览胜地。月逢农历初一、十五,远近香游客比肩接踵,朝拜礼佛。

现今,瑞昌龙泉寺占地面积8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00多平方米。走进山门,一诚老和尚题写的“大雄宝殿”匾额,凝重灵气,熠熠生辉。远眺龙泉寺,裙楼映彩,绿翠成荫,寺有古人题赞:“天下有几泉能令武穆题碑文宗作记,世间无二刹可得宋皇赐额汉将栖身”。龙泉寺正如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老所题之“龙泉宝藏”,不负盛名。

欢迎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