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同安禅寺坐落于永修县艾城镇凤栖山山麓,背倚凤栖山,门迎狮山,南踞象北峙,俨若文殊师利普贤大士左右相随,乃佛门栖止之佳地。始建于唐僖宗时期,时江南名刹。
宋代时,江西诗派李彭还在同安寺写下《游同安寺》《同安即事》《宿同安用旧韵呈云叟》《赠无著》等名篇。
历史沿革
据同治《建昌县志》记载,同安禅寺于唐中和年间(881-884)由同安和尚开基创建, 故名曰“同安禅院”。五代时期,曹洞宗第三世道丕禅师及其法嗣观志禅师于此弘扬曹洞宗风。后世继者还有常察禅师、云门法嗣庆通禅师等。
元末同安寺遭兵毁,明洪武年间(1368-1398)重建。清顺治时期(1644-1661)住持募缘再予重修。乾嘉之时,香火渐旺,先后有如渭禅师、文庵禅师等于此执掌法席。
民国后,因年久失修,院内殿堂大多坍塌;但直至解放初期,寺中仍有僧人坚守香火。
复建及现状
1980年,慧参法师自内蒙古到此,发愿重修古寺;同年有关单位先后归还254亩山林。历经数十年重建,寺院建筑面积超1万平方米,山门佛殿庄严肃穆。
2002年9月慧参法师圆寂于同安禅寺,传衣钵于嫡传弟子临济正宗第四十六代寂广仁祥法师。同安禅寺遵从丛林古制,行“农禅并重”家风,常住僧人10余人。现为江西省重点寺院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