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区金轮寺

金轮寺的历史


金轮寺位于市南门桥附近,原为道教武云观、又名真圣观,创建于宋大观年间(1107年~1110年),道人钟永恭建。1937年,离相法师与道友远康、清法二师,踏看到萍乡南路侧有武云观,此处风景优美,但香火不旺。同时,离相法师又在《萍乡县志》上,查到宋明理学家王阳明先生《夜宿武云观》诗一首:

晓行山径树高低,雨后春泥没马蹄。

翠色绝云开叠嶂,寒声隔竹隐晴溪。

已闻南去艰舟楫,漫忆东归阻杖藜。

夜宿仙家见明月,清光还似鉴湖西。

好一个“清光还似鉴湖西”啊!鉴湖,明代诞生了王阳明,近代又孕育出秋瑾、周恩来……这真可谓史如湖,人可鉴啊!遂与道友远康、清法集资买下了武云观,并改名金轮寺,为萍乡增添了一座女众学佛道场。

金轮寺的现状

1991年才开始酬建金轮寺,至1997年止,陆续完成了金轮寺的大雄宝殿、斋堂、伽蓝殿、祖师殿、山门、僧僚等建筑,建筑面积为2800㎡,占地面积约1200㎡。又圆通寺至2004年陆续完成了地藏殿、化身窑、僧寮、海会楼、往生堂、助念堂,建筑面积 2965  m2占地面积95亩。

弘法利众

成立临终关怀助念团,净土宗的三根普被,利钝咸收。弥陀的四十八愿,慈悲度众,

信愿持名,接引往生,激发了老法师的菩提大愿,一边建寺,一边组团助念,相继任命了弟子刘爱民、张春桃、肖韵梅、文红当团长。四位虔诚的居士不负重托,依教奉行,风雨无阻,为净土行人的临终送去关怀,念佛助人成功往生极乐。现任团长文小兰。将临终关怀不断发扬光大。

建化身窑火化四众遗体:为继承佛教殡葬传统,端坐入龛,停留数日后火化,遗核入罐存放。于是在圆通寺后山建化身窑(1991年和1996年相继建造),至2016年止,近二十六年的火化工作一直进行着。待政府殡葬改革后,停止火化居士遗体。

建海会楼存放四众真身:为遵循教内殡葬传统,为方便接引临终人家亲眷属学佛修行,故于2001年建造了圆通寺海会楼,以便教内四众佛子后事之需。

创办佛教图书馆:1999年法慧法师接管以来,完善了房屋的修整和利用,绿化了所有空地。2000年创办了佛教图书馆,义务为佛学爱好者提供服务。萍城内外,借者如云,络绎不绝。

善巧教化:法慧法师教化众生,对中青年灌输禅及止观的理念,并引导修持;对老年人引入净土的闻思修持,信愿念佛;对不正见的信徒耐心开导,令趋入正道;对失足人员指导他(她)们忏悔改过,参加慈善,学习传统文化和佛法基础,引导她们重新做人;对前来传教的菩提功、青海观音法门、墓林僧、第三世多杰羌佛的邪教弟子,能说服的说服,不能说服的则呵斥、遣散。

护持杨歧祖庭

离相老法师与道友静诚尼师同愿同行,山上山下共相呼应。老法师带领萍城四众弟子虔诚护持杨歧,人力物力不遗余力。法慧法师接班之后,亲聆老法师嘱托:若要萍乡佛法兴旺,必须先恢复杨歧祖庭。祖庭是大僧住持的,我们收回后要修缮和守护好,待有发心有能力的大僧来,我们就交还给大僧。你回来了,也要发心护持。2011年,感恩妙安大和尚把慧通长老引来萍乡礼祖,感恩市宗教局领导出面迎请,从而达成所愿。待慧通长老正式接管普通寺后,金轮寺随即迎请静诚师父回来养老。感恩两位老师父在生活非常艰难的岁月,无电无自来水无公交车,由无有门窗、堆满粪便的祖庭,用居士些微的供养和自己的工资,守护并修建成2011年的样子。三十年如一日信守诺言,最终完成心愿。

慈善事业

2010年加入东林慈善,使原有的金轮慈善及临终关怀管理模式更加规范化。慈善内容扩大到七个项目:居家关怀、敬老关怀、疾病关怀、临终关怀、助学扶教、环保放生和日捐一元。

首先,敬老关怀方面,每年对万龙山(两所敬老院)、武功山(新泉、大江边)、张家方等共五所敬老院实施一年三节的慰问与关怀。

其次,临终关怀涉及到三县两区,有时应接不暇。此项活动,能让临终人安详舍报;保有尊严;素宴待客、戒杀护生,引领健康饮食;节约资金,减少铺张浪费;义务助念,慈悲奉献,互助互利;倡导素食、行善、戒杀、念经拜佛,使之冥阳两利。

再次,疾病关怀,对市内几所医院,安排志愿者与医院相关人员对接,争取将有限的资金,发放到极度贫困且无医保社保的患者手里。

最后,助学扶教和居家关怀,在萍乡各县区设立慈善组长,访贫摸底、反馈信息,争取对变故家庭、孤儿、老人,贫困且无低保社保的人群进行关怀。

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以上思路与作为,主要为了利国利民,匡扶社会人心,净化社会风气,令人们改变不良观念和错误知见,远离迷信邪说和外来势力的渗透。带领信众爱党爱国爱教,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让金轮寺成为信众完善人格、迈向圣域的修行阶梯,成为广大民众的精神家园。

欢迎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