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大师

慧远大师(334-416),汉传佛教净土宗初祖,创建庐山东林寺。

雁门娄烦人,年十三即博综六经,尤善庄老。时道安大师立寺于太行恒山弘赞像法,声甚著闻,远遂往归之;闻道安讲《般若经》,豁然有悟,从而出家。

慧远大师避战乱而南下,住持庐山东林寺,静修弘教,道风日盛,名僧雅士闻风而至。后与刘遗民等一百二十三人,在般若台阿弥陀佛像前发愿:“齐心潜修净土法门,以期共生西方极乐世界”,世称“结白莲社”。

慧远大师阐发“念佛三昧”,发扬“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之理念,堪为净土之先驱。自晋至宋历代帝王谥号追荐多达五次。著有《沙门不敬王者论》《明报应论》等。

事件集

(一)从师道安

年二十一欲渡江东就范宣子共契嘉遁。值石虎已死中原寇乱南路阻塞。志不获从。时沙门释道安立寺于太行恒山弘赞像法。声甚着闻。远遂往归之。一面尽敬。以为真吾师也。后闻安讲波若经。豁然而悟。乃叹曰。儒道九流皆糠粃耳。便与弟慧持。投簪落彩。委命受业。既入乎道厉然不群。常欲总摄纲维。以大法为己任。精思讽持以夜续昼。贫旅无资缊纩常阙。而昆弟恪恭终始不懈。

(二)朽壤抽泉

及届浔阳。见庐峯清静足以息心。始住龙泉精舍。此处去水大远。远乃以杖扣地曰。若此中可得栖立当使朽壤抽泉。言毕清流涌出。后卒成溪。其后少时浔阳亢旱。远诣池侧读海龙王经。忽有巨蛇从池上空。须臾大雨。岁以有年。因号精舍为龙泉寺焉。

(三)始创东林

时有沙门慧永。居在西林与远同门。旧好遂要远同止。永谓刺史桓伊曰。远公方当弘道。今徒属已广而来者方多。贫道所栖褊狭不足相处。如何。桓乃为远复于山东更立房殿。即东林是也。

(四)结白莲社

及远创寺既成。祈心奉请。乃飘然自轻。往还无梗。方知远之神感证在风谚矣。于是率众行道昏晓不绝。释迦余化于斯复兴。既而谨律息心之士。绝尘清信之宾。并不期而至。望风遥集。彭城刘遗民。豫章雷次宗。雁门周续之。新蔡毕颕之。南阳宗炳张菜民张季硕等。并弃世遗荣依远游止。远乃于精舍无量寿像前。建斋立誓。共期西方。乃令刘遗民着其文曰。惟岁在摄提秋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法师释慧远贞感幽奥宿怀特发。乃延命同志息心贞信之士百有二十三人。集于庐山之阴般若台精舍阿弥陀像前。率以香华敬廌而誓焉。惟斯一会之众。

(五)佛法中情无取舍

卢修初下据江州城。入山诣远。远少与修父瑕同为书生。及见修欢然道旧。因朝夕音问。僧有谏远者曰。修为国寇。与之交厚得不疑乎。远曰。我佛法中情无取舍。岂不为识者所察。此不足惧。及宋武追讨卢修设帐桑尾。左右曰。远公素王庐山与修交厚。宋武曰。远公世表之人。必无彼此。乃遣使赍书致敬。并遗钱米。于是远近方服其明见。

(六)传译梵本

初经流江东多有未备。禅法无闻。律藏残阙。远慨其道缺。乃令弟子法净法领等远寻众经踰越沙雪。旷岁方反。皆获梵本得以传译。昔安法师在关。请昙摩难提出阿毘昙心。其人未善晋言颇多疑滞。后有罽宾沙门僧伽提婆。博识众典。以晋太元十六年来至浔阳。远请重译阿毘昙心及三法度论。于是二学乃兴。并制序标宗贻于学者。孜孜为道务在弘法。每逢西域一宾辄恳恻谘访。闻罗什入关。即遣书通好曰。释慧远顿首。

(七)闇与理合

外国众僧咸称汉地有大乘道士。每至烧香礼拜。辄东向稽首献心庐岳。其神理之迹。故未可测也。先是中土未有泥洹常住之说。但言寿命长远而已。远乃叹曰。佛是至极。至极则无变。无变之理。岂有穷耶。因着法性论曰。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罗什见论而叹曰。边国人未有经。便闇与理合。岂不妙哉。

(八)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之例

桓玄征殷仲堪。军经庐山。要远出虎溪。远称疾不堪。玄自入山。左右谓玄曰。昔毁仲堪入山礼远。愿公勿敬之。玄答何有此理。仲堪本死人耳。及至见远不觉致敬。玄问不敢毁伤。何以剪削。远答云。立身行道玄称善。所怀问难不敢复言。乃说征讨之意。远不答。玄又问。何以见愿。远云。愿檀越安隐使彼亦无他。玄出山谓左右曰。实乃生所未见。玄后以震主之威苦相延致。乃贻书骋说劝令登仕。远答辞坚正确乎不拔。志踰丹石终莫能回。俄而玄欲沙汰众僧。教僚属曰。沙门有能申述经诰畅说义理。或禁行修整足以宣寄大化。其有违于此者悉皆罢遣。唯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之例。

(九)沙门不敬王者

昔成帝幼冲庾氷辅正。以为沙门应敬王者。尚书令何充仆射褚昱诸葛惔等奏。不应敬礼。官议悉同。充等门下承氷旨为驳。同异粉然竟莫能定。及玄在姑熟欲令尽敬。乃与远书曰。沙门不敬王者既是情所未了。于理又是所未喻。一代大事不可令其体不允。近八座书。今以呈君。君可述所以不敬意也。此便当行之。事一二令详。尽想必有以释其所疑耳。远答书曰。夫称沙门者何耶。谓能发蒙俗之幽昏。启化表之玄路。方将以兼忘之道与天下同往。使希高者挹其遗风漱流者味其余津。若然虽大业未就。观其超步之迹。所悟固已弘矣。又袈裟非朝宗之服。钵盂非廊庙之器。沙门尘外之人。不应致敬王者。玄虽苟执先志耻即外从。而覩远辞旨趑趄未决。有顷玄篡位。即下书曰。佛法宏大所不能测。推奉主之情。故兴其敬。今事既在己。宜尽谦光。诸道人勿复致礼也。

(十)不过虎溪

自远卜居庐阜。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每送客游履常以虎溪为界焉。以晋义熙十二年八月初动散。至六日困笃。大德耆年皆稽颡请饮豉酒。不许。又请饮米汁不许。又请以蜜和水为浆。乃命律师令披卷寻文得饮与不。卷未半而终。

欢迎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