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明高僧传》。八卷(清藏作六卷)。明·如惺撰。收在《大正藏》第五十册。如惺号幻为,为天台宗真清的弟子,复从千松得禅师习禅宗,曾住天台山慈云寺及嘉兴楞严寺。
此传书成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自序中谈到前代高僧传止于宋初,以后无人续编。同年,又将在庚子岁(1600)校刊的《金汤编》加以补辑。作者在涉猎史志文集中见到一些名僧的碑传,随喜录出,从南宋到明末共得若干人,题名《大明高僧传》,以备后来修史者的采摭。书名“大明”乃指编撰的时代而言,不是内容范围。他本拟上继《宋高僧传》,但《宋高僧传》止于北宋初,此传则始于北宋末,中间相隔一百数十年,仍有一段空白。
此传只有《译经》《解义》《习禅》三科。《译经》科中著录的仅元代沙啰巴一人,《解义》科中著录的自南宋迄明·万历间四十四人,《习禅》科著录的自北宋末迄元仁宗间六十七人,共正传一一二人,另附见六十八人。其中普交卒于宣和六年(1124),则是北宋人,序中所言始于南宋,当是作者的忽略。又《习禅》科没有著录明代僧人,也无梁、唐、宋僧传的后面七科,可见是尚未完成的著作。传中著录的僧人,大都居南方,居北方者仅数人,金僧仅教亨(卷五)、海慧(卷七)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