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东林寺

概述

庐山东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  

东林寺是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是汉传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也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和净土真宗视为祖庭。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历史沿革

晋太元六年(381),与佛图澄、道安并称为“日、月、星”的佛门栋梁——慧远大师,南下罗浮传法,途经浔阳,“见庐山闲旷,可以息心”,遂卓锡弘法。

慧远带领僧众,缔构伽蓝,剃草开林,命曰“东林”。朝廷施恩,百姓助缘,留下“出木池”“鬼垒墙”“神运殿”之胜迹和传说。

太元十五年(390),慧远见机缘成熟,邀集“息心贞信之士”,百又二十三人,其中高贤十八,创立了中国佛教第一个社团——白莲社。远公之莲社,以同修净业、共期西方为宗旨,熔释、儒、道于一炉,开佛教中国化之先河。

唐时,东林达到鼎盛。殿、厢、塔、庑,共三百一十余间,规模宏远,足称万僧之居。门徒数千人,收藏经书万余卷,名列全国寺院之首。

东林诗碑林立,文人题誉丰富。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韩愈等诗人名士留有诗章,有“满寺万诗咏,一步一惊心”之说,堪为天下第一诗寺。

寺中文物甚多,有如唐代尊胜陀罗尼经幢(公元683年刻),为东林寺现存最古老的石刻;译经台——昔日远公请西域经师来寺译经驻锡之地;柳公权残碑;谢灵运《庐山慧远法师碑》;李邕《东林寺碑》并序;王阳明诗碑等。

公元1317年,日僧澄圆,追慕莲社风迹,远涉重洋于东林求道。学成回到日本,在堺市创建“旭莲社”,凿池播种从东林带回的莲芽,并逐步栽种到日本各大净土宗道场,莲社宗风席卷日本。

复建及现状

因近代战乱,院墙日渐衰颓。而建国十年之再造,尽复旧观,东林寺成为全国佛教重点对外开放寺院,江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僧才,东林寺创办了江西佛学院东林净土学院,成立了净土宗文化研究学会,出版了《净土》杂志。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学院名誉院长传印长老与现任方丈大安法师,继承果一长老未尽事业,谱写东林新篇章。

1993年,东林寺果公上人发愿启建48米阿弥陀佛接引像。其后二十余载,传印长老、大安法师两任方丈呕心沥血,广大信众齐心筹备;2013年,一尊总高88米(含宝盖)的金色圣像巍然耸立在了东林净士苑。而今东林寺与东林净土苑珠连璧合,遥相辉映,形成庐山最胜庄严道场。

欢迎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