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九江能仁禅寺地处浔阳(今九江)古城中心,为九江三大丛林之一;1983年入选首批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开放寺院。
历史沿革
能仁禅寺自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503-549)立寺以来,广传释尊拈花之旨,弘临济宗风,衲子海内遍布,信众数省云集,是以千百年来香火不绝。
在近一千六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能仁禅寺高僧辈出,尤以白云守端、佛印了元、宏智正觉等佛门泰斗卓锡期间,阐扬宗风,法被群机,道场兴隆,闻名天下。文人墨客有如唐代李白、白居易、李渤,宋代苏轼、黄庭坚、朱熹、周敦颐,明代王阳明,近代康有为等均与能仁禅寺因缘甚深。
民国时期,虚云老和尚、太虚大师、弘一大师等应四众诚请,于能仁寺讲授《楞严经》《往生净土论》,传居士菩萨戒,对九江地区佛教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复建及现状
宗教政策恢复后,能仁禅寺开始着力古刹重建。1994年辉悟老和尚入主法席,继祖传灯,践行百丈家风,多次传授三坛大戒,十方信众鼎力护持,千年道场得以重兴。
2013年普钰法师接任住持能仁禅寺,在引领四众持戒重修的同时,致力于弘扬佛教文化,举办庐山论坛,居士修学班;以公益慈善事业为已任,助力新农村建设、助残助学、扶危济困。
能仁禅寺虽身处闹市,但殿宇辉宏、佛像庄严,展现了都市净土面貌。同时还是江西省古建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寺院,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大胜宝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内还存有宋代双阳桥、飞来石船、雨滴石穿、诲尔泉等历史文物。
能仁禅寺的发展历程中,历代住持始终践行佛陀“大慈能仁”的教导,将寺院发展与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上报“四恩”、利乐有情、护持道场、光大法门为己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佛教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