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大金山寺

大金山寺,位于素有“才子之乡”美誉的江西抚州临川境内海拔 265.9 米的金山岭(又称金山峰)下。东与东乡毗邻,北与进贤接壤。

a5fb20f5-9874-413b-b33f-c240ffac12d2.jpg

大金山寺鸟瞰图

 

一、地貌特点 金山峰势如百鸟朝凤,层峦叠嶂,瑞气升腾。四周万亩山地簇拥环绕, 村庄错落如星,道路纵横似弦。山上翠柏常青,白云如烟,雨天云雾 缭绕,晴日云蒸霞蔚,春来杜鹃漫山红遍,秋来桂花香飘四溢,宛如 仙境。自依山而过的 316 国道转入焕新大道,沿着蜿蜒的林荫道探寻 古寺踪影,在葱茏蓊郁的层林间大金山寺红墙绿瓦,飞檐叠起,若隐 若现。暮鼓晨钟,梵音悠扬,深山兰若,古林宝刹。

 

二、历史起源和复兴重建 大金山寺起源于金山寺。

金山寺始建于唐代,迄今千余年,历史悠久,渊远流长。鼎盛时期, 寺内僧侣达五百余众,被称为赣东三大名寺之一。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的临川乡贤王安石曾多次登 金山寺,并留下了几首诗章。其《金山寺》云:“重经高处寺,一与 白云亲。树木有春意,江山如故人。幽轩含气象,偏雨落风尘。日暮 临归去,徘徊欲作神。” 

朝代更迭,世事沧桑,金山寺几经兴衰。宋、元两代,数次毁于战乱, 明初盛极一时,明末又罹于战火,再度衰败。此后三百余年,金山寺凋零冷落,有名无实。 1936 年,南湘普净法师云游至此,搭起茅篷传灯阐教,使金山寺重 现生机。抗战期间,印空法师始住持山门,始复殿宇,然世事变迁, 金山寺又经历几度变更,直至 1985 年,65 岁的印空老法师受当地政 府邀请重回金山,在满目疮痍荒草萋萋的寺庙废墟上,开始了重建古 刹,再振禅风的复兴工作。经过十余载的栉风沐雨,艰苦经营,金山 寺再现昔日辉煌,五千多平方米的建筑群巍然挺立在金峰之巅。1987 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1989 年 12 月复名“金山寺”。

三、寺院扩建和道风建设 为解决当今佛教队伍素质低下、龙象匮乏的现状,1994 年,金山寺 自筹资金,克服重重困难,在寺内创办了江西尼众佛学院(全国仅两 所)。并于 1999 年建起了国内为数不多的女众禅堂,挂临济钟板,恢 复坐香制度,传承冬季禅七的丛林传统。冬参夏学,学修兼备,戒律 严明,农禅并重,金山寺以其严谨的禅林风格逐渐名扬四海,僧众与日剧增,道场迫切需要扩建。 2000 年 6 月,当地政府划拨大片山地给金山寺扩建道场,兴办十方 丛林。 上本 下焕老和尚闻讯后欣喜万分,于 7 月上旬亲临金山寺,亲自 在金山岭下为新建寺院选址,并亲笔题写了“大金山寺”四个大字, 寓意新的寺院将是一座“地方大、寺院大、人才大、内涵大、度量大” 的大道场。

 

2001 年 6 月 3 日, 诚大和尚焕大和尚等诸山长老及省市 各级领导亲临大金山寺大雄宝殿奠基法会。2005 年,大金山寺主体 建筑落成,举行了开光庆典活动,同年正式投入使用。此后又历经几 年,各大建筑相继完工,各项设施逐渐完善。 上本 下焕大和尚亲自描绘 的大金山寺蓝图终于彻底实现。

11b54fc2-f396-4a56-98d0-a94be6533284.jpg

 

大金山寺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国内外有名的女众丛林道场,常住尼 众 300 余人。大金山寺一直以来秉承“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 安乐”的大乘精神,传承了较为完整的丛林管理体系,规范丛林制度, 倚众靠众,坚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禅林宗风。所有僧众,依 循规制,从众熏修,以戒律己,以学修身,夯实佛学理论,弘扬临济 家风,成为众多尼众参学的好处所。

大金山寺于 2008 年首次举办传授二部僧三坛大戒之后,每隔三年遵 循佛制,如法如律,分别于 2011 年、2014 年、2017 年、2021 年相 继举办传戒仪式。

四、布局结构: 大金山寺位于金山岭下,建筑总面积 34007.2 平方米。由大金山寺主 体建筑、江西佛学院大金山寺尼众佛学院和大金山寺禅堂共同组成。从316 国道转入焕新大道,沿着蜿蜒的林间小道探幽,经过石雕牌坊, 大金山寺的山门便映入眼帘。

大金山寺整体为仿明清时期的高台古典建筑,空间布局按照中国建筑 以轴线对称见长的特点,采用古代宫廷红墙绿瓦风格,巍峨肃穆,雄 伟大气。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三大殿堂沿着中轴线层次递进, 东西配殿,“左钟右鼓”,斋堂、僧寮及相关配套设施因山就势,垒 石为基,即松栽沟,合理布局,错落有致,与山体浑然一体,与自然 合二为一。殿堂内佛像庄严灵秀。

a1a61d65-de7f-4c64-9fc1-2919ed65dba1.jpg

在大金山寺主体建筑的左边,傍山而建的一线建筑群由外向里推进, 分别是尼众佛学院,大金山寺禅堂以及方丈楼无相楼。布局紧凑又相 互独立。 佛学院的教学楼尊旭楼是一栋三层四合院,总面积为 6696 平方米,院内教学区、办公区、宿舍区、图书馆一应俱全,自成一体。教学设 施齐全,教学设备与时俱进,采用多媒体教学,配备电子阅览室。学 院开设有预科班、本科班、研究班和律学班,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已 经培养千名僧才,在全国各地弘扬佛法。

禅堂是一座高台两层建筑,附加前后配殿,总面积为 4280.4 平方米。 禅堂是丛林的核心,是出家僧众日常用功之处,平日森树烟凝,草木 幽深,寂静安详。禅七期间可集中容纳十方纳子两百多人云集于此用 功办道。

无相楼是方丈住持日常居住和接待信众的地方,因为其环境优雅,成为了大金山寺的后花园。主体建筑是一栋两层四合院,影壁回廊,雕 窗石砌,装饰简朴淡雅,兼具中国园林和禅宗“浅淡”的审美风格。

五、法脉传承

271c6c8c-8c93-4185-8b2e-ef1686557f78.jpg

1、印空老法师:金山寺复兴者,大金山寺的创建者,大金山寺前任 住持。字源了。1921 年出生,年 19 而悟无常,礼湖北报恩堂上本下 焕恩师剃度出家。1955 年,慕上虚下云老和尚德行,前往云居山真 如禅寺圆具,1987 年,接法于上本下焕恩师座下,成为临济宗第 45 代传人。

2、顿成法师:大金山寺现任住持。1966 年出生,于 1990 年 5 月在 江西临川金山寺礼恩师上印下空长老尼剃度出家,同年于江苏常州天 宁寺圆具。为临济宗第 46 代、沩仰宗第 11 代及法眼宗第 11 代传人。

六、游览名胜 如今的大金山寺,不仅有"赣东佛教城"之美誉,声名远播,是众多善 男信女顶礼膜拜的佛门圣地,而且还被抚州地委、行署辟为重点旅游 开发区,成为游人观光游览的风景名胜。终日里,朝拜者络绎不绝, 并常有港、澳、台、和东南亚僧侣慕名前来礼佛参禅。每逢法会吉日, 游客善信更是纷至沓来,摩肩接蹱,成千上万,盛况空前。 故有佛教界人士观后赞叹道∶"临川大金山寺虽不能与镇江金山寺齐 名,却也可以共用其誉。此乃佛门之幸,其功德和前景不可限量。"

812b3806-94fb-4caa-8e4c-4d8da9984cca.jpg

扫码关注抚州大金山寺微信公众号

 

 

 

 

 

欢迎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