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佑民寺地处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八一公园北侧,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迄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据《重修佑民寺碑记》记载,佑民寺历史上曾规模浩大,寺院前至八一广场皇殿侧路,后至下沙窝都辖属佑民寺。现规制大不复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据乾隆版《南昌府志》记载,南朝时期的佑民寺为豫章王蔚综之师葛鲟所捐之宅,起初名曰上兰寺。天监年间,宅旁之井内“蛟斗甚激,豫章王萧综造大佛一尊,以镇蛟龙。”因此太清元年(547),葛鲟捐宅建寺,供奉镇蛟大佛,寺院也因之改名为大佛寺。
唐开元年间,大佛寺改名开元寺。大历八年(773),禅宗高僧马祖道一在寺弘法长达15年。开元寺成为江南佛学中心,以洪州为中心开创立派活动,创立了“洪州禅”。
公元784年,新罗僧人无寂来开元寺参拜时任住持、马祖弟子西唐智藏禅师,得其赏识,改法号为道义,传授禅门心法。智藏禅师的新罗弟子除了道义外,还有洪陟、惠哲禅师等,回韩国开创了实相山派、桐裹山派。九世纪初,禅宗在韩国形成“禅门九山”,其中有七山与马祖道一的洪州宗有关。
唐以后,寺院多次毁而又修,并多番更名。清顺治年间,更名为佑清寺。民国初年,佑清寺被军阀占为营房。后国民革命军军队将寺内殿宇划作军火库,成为禁区。期间寺内火药数次爆炸,建筑遭到破坏。
1929年,南昌居士姚国美、曾非欤等与恒定和尚捐资募款以修复佑清寺,并改寺名为“佑民寺”。后又成立南昌居士林。慈舟法师、印光大师和梅光羲等先后入寺讲经。西藏诺那呼图克图及其弟子贡噶上师也在寺内启坛,灌顶传道。
复建及现状
1957年7月1日,佑民寺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0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在中共中央统战部长李维汉、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潘震亚等人陪同下,来到佑民寺视察,受到寺内僧众热情接待。
1986年9月,佑民寺着手重建。南昌“三宝”(佑民寺铜佛、钟鼓楼铜钟、普贤寺铁象)中唯一幸存的铜钟(铸于南唐年间,重10064斤)被安置于钟楼内。1995年重铸接引铜佛。佑民寺现规模八千余平方米,以主殿和侧殿分为两大建筑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