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栖隐禅寺

概述

仰山栖隐禅寺坐落于江西宜春市明月山集云峰下。栖隐禅寺是禅宗“沩仰宗”开山祖师慧寂禅师所建,为沩仰宗祖庭,在整个中国禅林中占有重要地位。

历史沿革

唐会昌五年(845),慧寂禅师由湖南郴州王莽山行脚至袁州(今江西宜春)城南的仰山一处幽谷之中,见四周山峰环峙,由近而远层层叠叠,形似莲花,于是在此诛茅立庵。大中年间(847—859),慧寂禅师在此聚徒说法,构建寺宇。大中十三年(859),江西观察使韦宙上报于朝,宣宗赐其道场名曰“栖隐禅寺”。慧寂禅师大弘禅法,因其施教方式鲜明于以往,后世称之曰“沩仰宗”。

沩仰宗是禅宗五家中最先兴起的一家。沩仰宗禅风谨严,其禅法重在全体显现大用,于人之作风、平实中深邃奥秘,后人谓之“方圆默契,如谷应韵,似关合符”,重在随机施教,默契合辙。慧寂禅师居山二十年,以其“仰山门风”,令四海僧众抠衣而至。

宋太平兴国年间,栖隐寺奉敕改名为“太平兴国寺”。此时的太平兴国寺已不再是单一的沩仰宗道场,而改成所谓“十方选贤住持院”,即无论何派系,均可于山住持。宋代时,临济宗楚圆禅师、云门宗佛印禅师、黄龙宗行伟禅师等高僧,都曾住持太平兴国寺。

明清时仰山不仅禅林遍布,世俗人口亦持续增加。但晚清时,国运衰颓,以太平兴国寺为核心的仰山寺院群也随之衰落。道光十一年(1831),太平兴国寺再次失火后,最后一次重建,并改额“兴国古寺”。改建后总规模不及过去二十分之一,气派大不如前;惟寺前两棵当年慧寂禅师亲手所植之银杏树,历经千年风雨而愈见其苍郁挺拔。

复建及现状

近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应众山之举,悬系沩仰宗钟板,续传沩仰宗法脉,沩仰宗得以灯传焰续。虚云老和尚再传弟子一诚长老,承老和尚遗志,发大宏愿,中兴仰山祖庭;于2005年春委派其剃度弟子、沩仰宗第十一世传人养航法师主持仰山栖隐禅寺修复法务。

经数年艰辛募化,从海内外筹集大量资金财物,顺利完成寺院第一期工程,并于2011年9月10日举行了全寺落成典礼暨佛像开光法会,长老大德云集,盛况空前。

时逢盛世,佛日重辉。仰山栖隐禅寺现已初具规模,梵宇巍峨,山门大开,广迎十方善信往来进香,研修佛法,树立禅林典范。

欢迎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