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年丰城知县书写“大正法寺”匾;清顺治十七年(1660)丰城知县何士锦重创师表堂,高僧如初购置《金藏经》,乾隆三十年(1765)以后又多次重修,其时大正法寺内分十院,香火鼎盛,废而复兴,千年不绝,丰城市博物馆仍完好保存明万历年间“大正法寺”寺匾。
沩仰宗是五家七宗中最早出现的宗派,也是达摩祖师预言“一花五叶”中的第一叶。该宗是由灵佑禅师与慧寂禅师共同创立。慧寂禅师(807-883年),人称“小释迦”。他参灵佑禅师,深得“事理不二,真佛如如”的禅旨,并与灵佑禅师的宗风达到“父唱子和”的协调,他以96个圆相符号启悟示人,展示圆相示知,心照不宣,语默不露的风格,伎禅宗“不立文字”的宗旨得以完美体现,从而开启了深遂的“仰山门风”。其后继者光涌禅师,本是丰城人氏,在大正法寺广弘仰山禅法。明清时期,大庸、圆祥等禅师又重振沩仰宗,扩大大正法寺的声誉,当时庙宇规模宏大,寺内分为中小院,而且香火鼎盛。
近现代高僧,为振兴沩仰禅林,竭尽全力,意献非凡。近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1840-1959年),为重振沩仰宗风,肩负中国禅宗的大使命,一人承继五家法脉,大力兴修沩仰禅林,被视为中国禅宗史上的第一人,并成为沩仰宗第八世传人。1952年虚云老和尚总结自己振兴天下禅林的经历,自书道:“生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1956年夏,一诚(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参拜虚云老和尚,承接虚云老和尚的法脉和精神,以弘法利众为已任。他精进勇猛,真参实修,“佛继心灯”,尤重兴禅宗祖庭,绍续沩仰宗肪宗风,为沩仰守的第十代传人。他还为青年僧人传授正法眼藏,续添沩仰宗的宗脉传人。沩仰宗的道场,在虚云、一诚等高僧的努力下,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一些祖庭近年来都陆续重建或重修。
随着社会的发展,佛教界对外交往也日益扩大。近年来海外禅门僧俗弟子参拜祖庭,修学禅法逐渐增多,作为沩仰宗的重要道场大正法寺,为适应现代社会的现实需要,必经改变目前的现状。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下,划拨了300亩土地给大正法寺,进行异地搬迁。日前,大正法寺已作出了全面规划,力争在三年内将完成寺内的主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