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寺位于宁都县城南面的水口塔旁。宁都自三国吴嘉禾五年建县以来,因交通便利,经济繁荣,人杰地灵而成为江西东南部的重镇,元、清时期曾设过直隶州,解放前后也设过专区。据说,这些都得益于水口塔和永宁寺。
宁都城东面,梅江河蜿蜒而过,流到城南一公里处,形成一深潭,是孽龙巢穴。孽龙作怪,引起洪水泛滥.淹没城池。
邑人受高道指点,拟在潭中建塔,以镇孽龙。投以大量石块,但因孽龙妖术将石块化得无影无踪,无法立桩奠基。这时,农夫叶柏捐出自家的聚宝盆装以石块投入,始得堆石成山,在山上建起水口塔,镇住孽龙。故水口塔又叫镇妖塔。
被水口塔镇住的孽龙,虽不敢轻举妄动,但一直耿耿于怀,总想伺机报复。为彻底制服孽龙,便又在水口塔南边建起永凝寺。白此,孽龙常受法会之甘露,圣水焰口普济之超度,不再作恶。宁都城免于水患,安然无恙,整个宁都也日益繁荣昌盛。
永宁寺与水口塔同时始建于明万历壬辰年,因塔建寺。清康熙五年,蔡诚宇重修。“永宁寺”开始叫“永凝寺”,清改名“塔下寺”。文革寺庙被毁,八十年代重修后改今名。寺宇在文革前规模不大,三问土房占地仅.100平方米左右,文革后重建的寺宇规模不断扩大,至今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建筑质量亦今非昔比,常住人员40多名。近年,香港居士来寺举行过水陆法会多次。广州、南昌、赣州等地居士常来朝拜礼佛,永宁寺已成了江西有一定影响的佛寺。
永宁寺坐北朝南,背靠水口塔。重建后的寺宇.逐年建起了大殿、真君堂、藏经室、客堂、斋堂、僧寮、客房等。前几年,因发展的需要,曾请全国佛协副会长释一诚大和尚亲临现场勘测,经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并征得政府同意,绘出了扩建寺宇的整体规划图。根据规划,在1996年新建了大雄宝殿,殿高二重,重檐歇顶式样,钢混结构,琉璃瓦盖顶,造型仿古,古色古香,金碧辉煌,巍峨雄伟。殿内塑起的三世佛和阿难、迦叶、文殊、普贤等菩萨像,尊尊妙相庄严+端庄可敬。排列左右两边,比真人还大的十八罗汉,神态各异,形象逼真。三世佛背后的海岛观音,飘海诸佛与山水组成了一副气势不凡的动态画卷,使人留恋驻足。殿内还有木雕大宫灯和三张龙案香桌,均采用立体或半立体的浮雕图案装饰,与佛教有关的故事人物和山水花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实属艺术珍品。寺宇右侧,依山而建的全国佛协常务理事、江西省佛协副会长释印慈和尚南普塔,用大理石精凿组合而成,肃穆气派。
永宁寺通过10余年的筹建,已具相当规模。古今风格相融、高低错落有致的佛教建筑,修葺一新的水口塔,依托青山,相伴绿水,一幅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组成的优美图画展现在世人眼前。香烟缭绕、梵音回萦的古寺吸引了更多云游挂单的僧尼和众多进香的善男信女;风景如画,环境幽雅的景致换来了更多览胜观光的游人。这不仅为宁都的佛教添彩.也为宁都的旅游发展增色。永宁古寺,既是佛门圣地,又是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