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七峰寺,位于江西上饶市广信区(原上饶县)黄市乡七峰村境内,因其四周有七个拔地而起的小山峰而得名“七峰”。
历史沿革
清同治十一年《上饶县志》记载,唐开元年间(713-741),四川峨眉山松月禅师云游途经此处,见这里七峰相连,岩前池塘绿水,清泉长流;而三面环山,仅一路相通,可谓一处难得的修行宝地。遂在此结草堂修道、收徒传经,弘扬临济宗风,七峰寺名声大振,得到唐玄宗的赞赏与扶持。后又由尘空禅师住持,置田产,建殿堂,塑佛像。
此后,七峰寺名噪一时,文人名士纷至沓来。明朝时,祖籍上饶的时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郑以伟到七峰岩游赏,亲题长联勒于寺殿石柱上:“这道场自是庄严,空不大,大不空,丘壑川原,去往低徊,妙在补天一石;此幻境谁能了悟,无中有,有中无,风云雪月,吞吐浮沉,廓然世界三千。”
清道光年间永修大师曾重新修整古刹,但其后不幸两次失火,至民国时原有古建已所剩无几。1937年,经当地居士筹集资金,以及其后苏州灵岩山寺宽圆法师来山重修寺院,整饰佛像,弘传佛法,接收皈依弟子,香火一时旺盛。
复建及现状
1982年,随着宗教信仰政策的落实,宽圆法师受邀重返七峰寺主持寺务。在此期间,宽圆法师坚持爱国爱教,早晚念佛诵经,带领僧尼参加劳动,重建庙宇。先后修复了圆通宝殿、念佛堂等,扩建了通往七峰岩的公路,并捐资建造了一座江口大桥。1988年七峰寺被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七峰寺占地约30亩,僧寮、客房近60间,建筑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常住僧众十余人。寺内有一唐代古铁树,遒劲翠绿,曾开花五朵,象征禅宗“一花开五叶”,灯火常流传。2021年设广信区佛教协会会址于此,选为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