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丰县博山能仁寺

 

概述

博山寺,位于上饶市广丰区洋口镇青桥村,又名能仁禅寺。明朝时达至鼎盛,甲于天下,为江南名刹,有“天下第二丛林”之称。现为江西省重点开放寺院。

历史沿革(历史节点)

博山寺始建于唐同光年间(923-925)。淳熙九年(1182)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遭谗罢官,流寓信州上饶、铅山,常来往于博山寺,写下与博山寺有关的词作十一首,并应寺内长老之请,为博山寺作记,于寺旁筑“稼轩书舍”;开文人名士参游博山寺之先河。明代吕夔、夏尚朴,清代傅宏彪、夏显煜、徐光祚、刘尧裔等均有游博山寺诗文留传于世。

万历三十年(1602),无明慧经禅师法嗣元来禅师来到博山,在废墟旁结茅以居,过着苦修生活。元来禅师,又称“博山无异禅师”,著有《宗教通说》《参禅警语》等行世;于无明慧经禅师处得法后不久,便前往鹅湖,从养庵广心禅师受菩萨戒,后出世于博山能仁寺,竭力传授曹洞禅法,提倡禅净双修,一时宗风大振,“四方衲子,趋赴若鹜”。无异禅师之《参禅警语》,言简意赅,言无虚发,对如何参禅、如何用功作了简明开示,堪称学道者“参禅指南”。

至天启元年(1621)博山寺内各殿堂建成;尤其建造一处安乐堂,以安顿老弱病残,扶持贫困。后来博山寺又铸成释迦牟尼铜佛、韦陀铜佛各一尊,铜宝鼎香炉一座和铜钟数口。民间流传有“广丰穷虽穷,有三万六千赤宝铜”的民谣。

无异禅师前后于博山能仁弘法二十九年,使之成为江南名刹,其建筑之宏、田产之丰、僧侣之众、香火之旺、厚施养众甲于天下。其所创立的曹洞博山一系,在中国佛教史上产生很大影响。

复建及现状

至建国初,博山寺还保存有近三十间楼殿堂屋,面积一千余平方米。八十年代后,在有关部门和佛教界人士的支持下,博山寺得到全面恢复。如今,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能仁禅寺”之四字立于山门,熠熠生辉;建成殿宇佛堂十余间,镂金佛像数十具,香火日益兴旺,昔日禅林古刹重现气象。

欢迎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