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玉山县普宁寺

概述

普宁寺位于玉山县冰溪河南岸,故又名“水南寺”,已有千年历史,乃赣东名刹。2007年被评为江西省佛教重点寺院。

历史沿革(历史节点)

普宁寺始建于唐代总章年间(668),是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之法嗣智常禅师的弘法道场,属于中国佛教历史较早、丛林规模较大的寺院之一。此地建寺前,原为唐代宰相、书画名家阎立本之家宅,两侧地势开阔,建筑庄重雄伟。

阎立本家宅改建寺院后,初名普宁禅院,至宋代皇佑年间(1049),由徐沔重修,改称“普宁寺”。至治平年间(1064)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房舍百余间,占地30余亩,常住160余僧,乃其区域弘法之中心。

元末毁于兵变,至明代永乐、宣德年间,先后有僧会、徐昶中兴重修;崇祯年间,又因失火被焚。清朝有高僧慈引和尚、心田法师、宇珍法师住持寺务,修缮寺院,使之香火相续不断,法脉代有相承。

1924年因战乱而年久失修,寺宇倒塌,由法森法师重建。1934年,因修建浙赣铁路,路基横贯寺中,道场被破坏分割。抗日战争中,日军占取玉山城,寺院复遭焚毁,而后由永修大师主管重修,直至解放前夕,尚有二十七位僧人常住于寺。

复建及现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1991年,千年古刹普宁寺重新开放,僧众重聚,振兴道风淳正之道场。

普宁寺复建后,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老和尚及香港大屿山宝莲寺方丈圣一长老等高僧大德先后参访指导,使之初具名刹规模,影响力愈增。参访期间,一诚老和尚还曾赐墨“普宁寺”。此外,佛门泰斗本焕长老、云门寺佛源老和尚、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等均于普宁寺留下珍贵墨迹。

在住持照荣法师的带领下,全寺僧众齐心协力,修缮古建,重建殿堂,不断扩大寺院之规模,寺貌日新,道场兴隆。

欢迎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