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慈济禅寺坐落于江西省铅山县的鹅湖峰顶山。北峰下有闻名遐迩的鹅湖书院,南峰下有光启年间(885)建的石井庵,清幽绝俗,回荡千年禅音。
历史沿革(历史节点)
唐大历十一年(776),马祖道一法嗣大义禅师驻锡鹅湖峰顶山开山建寺;故慈济禅寺又名“大义道场”“峰顶寺”,曾有“江南第二寺”之称。
开山祖师大义禅师曾受诏于麟德殿论法,得唐宪宗赏识。元和二年(807),宪宗下旨赐号曰“慈济”,敕建鹅湖慈济禅院,并赐锡杖、玉杯等法物。
慈济禅寺历受各朝皇室拨库敕建。咸平年间(998)宋真宗赐额“慈济禅院”,景德年间(1004)赐名“仁寿禅院”,明洪武年间(1368)又赐“鹅湖禅林”。千年道风相续,往来闻法者络绎不绝。
万历庚寅冬(1590),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之高足养庵禅师到鹅湖峰顶寺,闻大义宗风,以兴复为己任。其于断垣颓壁中获古碑,苔痕剥落,扪而读之,凡属寺产在兹山者,悉胪列焉;并据理追讨。进而复新三门,易而新之。在养庵禅师的带动下,寺院重显正殿巍巍,一派庄严肃穆之相。《铅书》记载:“复聚徒三百众,广敞殿宇。”
民国三十五年(1946),峰顶寺举行“开祈传戒”佛门盛典,共有2000多名僧俗教徒从各地赶来参加,传戒三宝弟子90多名。千余年里,峰顶传戒百余次,得戒万徒,被誉为“千载法王家”。
1946年7月7日,铅山历时一年的为超度抗日阵亡将士、祈祷世界永久和平之“云城法会”最后一天。当晚,由时任峰顶寺住持碧澄法师主法举行千人焰口大会。直至新中国成立初寺内尚有殿宇十馀楹,僧寮百间,常住僧人多达百名。
复建及现状
宗教政策落实后,原峰顶僧尼、信众纷纷要求重建道场,庄严国土,以报祖恩。1986年8月铅山县人民政府批准重建“慈济禅寺”。1990年3月21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匾“慈济禅寺”,同年农历四月初八礼请圣修法师为方丈,圣修法师接法弟子果冬法师为监院,重建慈济禅寺。在师徒二人及全寺僧众的努力下,慈济禅寺法门隆兴。
2010年圣修老和尚圆寂后,果冬法师秉承其遗志,于2015年举行大雄宝殿开光法会;并陆续重建露天观音像、地藏殿等。
2018年始,慈济禅寺连续启建水陆法会,祈愿正法久住,福泽十方;并将继续修缮山门及各配殿,古刹再兴,禅林重光,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