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宗杲(1089-1163),临济宗杨岐派高僧,禅宗“看话禅”之开创者。
宣城奚氏子,夙有英气,慧性生知。年十七,剃发具毗尼。初参曹洞诸老宿,后谒湛堂文准。
文准示寂后,参天宁圆悟克勤,得受心印,随其分座说法,一时名重丛林。后受命住持临安径山寺,道法之盛,冠于一时,众二千余,皆诸方俊乂。法嗣有佛照德光、万庵道颜等九十余人。
宗杲禅师力倡“看话禅”,主张话头上疑破,则千疑万疑一时破。教人参“赵州狗子无佛性”一“无”字,便是断生死路头底刀子。宋孝宗赐号“大慧禅师”。隆兴元年示寂,谥号“普觉”,塔名宝光。著有《正法眼藏》等。
事件集
(一)大慧宗杲悟道因缘
师至天宁,一日闻悟升堂,举:“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门曰:‘东山水上行。’若是天宁即不然。忽有人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只向他道:‘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师于言下,忽然前后际断,虽然动相不生,却坐在净裸裸处。悟谓曰:“也不易,你得到这田地,可惜死了不能得活,不疑言句,是为大病。不见道,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须信有这个道理。”遂令居择木堂,为不厘务侍者。日同士大夫入室。悟每举“有句无句,如藤倚树”问之。师才开口,悟便曰:“不是,不是。”经半载,遂问悟曰“闻和尚当时在五祖曾问这话,不知五祖道甚么?”悟笑而不答。师曰:“和尚当时须对众问,如今说亦何妨。”悟不得已,谓曰:“我问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意旨如何?”祖曰:“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又问树倒藤枯时如何?”祖曰:“相随来也。”师当下释然,曰:“我会也。”悟遂举数因缘诘之,师酬对无滞。悟曰:“始知吾不汝欺。”遂著临济正宗记付之,俾掌记室。
(二)眉间挂剑血溅梵天
及冬至,秉拂昭觉元禅师出众问云:“眉间挂剑时如何?”师曰:“血溅梵天。”圜悟于座下,以手约云:“住!住!问得极好,答得更奇。”元乃归众,丛林由是改观。
(三)不可总作野狐精见解
僧问:“达磨西来,将何传授?”师曰:“不可总作野狐精见解。”曰:“如何是粗入细?”师曰:“香水海里一毛孔。”曰:“如何是细入粗?”师曰:“一毛孔里香水海。”
(四)生死由径山
圆悟禅师忌,师拈香曰:“这个尊慈,平昔强项,气压诸方,逞过头底颟顸,用格外底儱侗。自言我以木槵子换天下人眼睛,殊不知被不孝之子将断贯索穿却鼻孔。索头既在径山手里,要教伊生也由径山,要教伊死也由径山。且道以何为验?”遂烧香曰:“以此为验。”
(五)适来领,而今喝
问:“教中道,尘尘说,刹刹说,无间歇,未审以何为舌?”师拍禅床右角一下。僧曰:“世尊不说说,迦叶不闻闻也。”师拍禅床左角一下。僧曰:“也知今日,令不虚行。”师曰:“识甚好恶?”师室中问僧:“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你作么生会?”僧曰:“领。”师曰:“领你屋里七代先灵。”僧便喝,师曰:“适来领,而今喝,干他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甚么事?”僧无语。师打出。
(六)世间书曷若究出世法
年十二入乡校,一日因与同窗戏,以砚投之,误中先生帽,偿金而归。曰:“大丈夫读世间书,曷若究出世法?”即诣东山慧云院事慧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