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宗教活动场所文物保护管理与利用工作探索深化宗教中国化江西实践新路径

2024-02-21

中共江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局党组书记、局长喻志勇在《中国宗教》杂志2023年第12期发表“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系列署名文章,文章主题《为推动宗教活动场所文物保护管理与利用工作探索深化宗教中国化江西实践新路径》。以下为原文:

推动宗教活动场所文物保护管理与利用工作探索深化宗教中国化江西实践新路径

文 喻志勇

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江西,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江西工作的思路方向、目标任务、实现路径和重点举措。江西省宗教工作部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把总书记殷殷嘱托化为赣鄱大地的生动实践,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推动全省宗教工作走上新台阶。在江西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景德镇市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同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高度重视。宗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省宗教工作部门深入贯彻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关注宗教活动场所文物保护管理与利用的“小切口”,实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我国宗教的“善作为”,努力探索深化宗教中国化江西实践新路径。

江西省是全国宗教工作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五大宗教俱全,宗教祖庭众多、宗教文化底蕴深厚,宗教文物品类多样,与宗教有关的古建古雕、楹联牌匾、绘画碑刻、仪仗法器、遗址遗迹等比较丰富。全省宗教活动场所国家级文保单位有13处,省级文保单位有49处,市县区文保单位214处,还有218处待核定,文物体量和工作量不小。一直以来,全省宗教工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要求,积极引导宗教界密切配合文物部门,切实加强宗教活动场所文物保护管理与利用工作。

一、强化服务保障,多渠道支持宗教活动场所文物保护管理与利用工作。

一是搭平台。2010年成立江西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为全省宗教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宗教活动场所文物保护利用和开展宗教交流交往搭建平台,组织开展宗教方面课题研究,主办或承办相关活动。江西省政协在2023年10月召开以宗教活动场所文物保护管理与利用为主题的月度协商会,为解决重难点问题集思广益、出谋划策。

二是重培训。利用调研督查、举办学习培训班等方式,将文物保护管理与利用纳入相关内容,向宗教界宣传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宗教界增强保护意识。

三是投资金。既鼓励引导宗教活动场所强化对文物的保护修缮措施,又在有限的财政专项资金中,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支持力度。近年来,每年除安排200万元的宗教活动场所维修资金外,还从1000万元基层民族宗教工作专项资金中拿出200万元用于宗教文化挖掘保护,如九江能仁寺大雄宝殿、南昌西山万寿宫高明殿、南昌松柏路天主教堂等一批文物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和修缮。

二、注重挖掘利用,深层次显现宗教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

一是整合研究资源,推出一系列宗教文化课题。筹建宗教工作智库,联合宗教界、学术界设立《江西宗教祖庭文化研究》《龙虎山道教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等课题,立足挖掘江西宗教祖庭文化的特质,找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对接点,彰显宗教文物背后的文化在诠释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支持及制度启示。编辑《风雨同舟路——江西宗教界红色故事》,将江西的红色文化与宗教文化结合,挖掘、宣传江西老一辈宗教界人士与党忠诚合作、团结奋斗的红色故事。

二是打造文化品牌,引导宗教文化价值健康传承。引导宗教界对各教优秀传统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一些宗教文物遗址遗迹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形成了一批优质的宗教文化项目。龙虎山天师府开设“文化道教、名师讲堂”,解读道教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曹山宝积寺实现从“农禅并重”到“文禅并重”的转变;靖安县宝峰禅寺设立“宝峰讲堂”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栗县普通禅寺与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共建杨岐宗教学基地;宁都县青莲古寺成立佛教书画院,联络省内外中国书画艺术家开展佛教理论的研究和佛教书画的创作活动。

三是突出文化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宗教文化活动。积极鼓励有宗教文物的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各种形式的宗教文化活动,传播江西宗教好声音,如龙虎山天师府举办国际道教论坛、庐山市万杉寺举办万杉论坛、九江能仁寺举办庐山论坛、曹山宝积寺举办中国曹洞宗禅学国际研讨会等,影响较为广泛。

三、依法有序管理,全方位规范宗教活动场所文物保护管理与利用。

一是抓程序促规范。对涉及文物保护场所的改扩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事先征求文物部门意见。

二是抓安全促规范。落实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加强安全巡查,确保宗教活动场所和文物古迹的安全。去年以来,全省整改宗教活动场所安全隐患 1692 处。

三是抓创建促规范。2022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以“爱国爱教好、民主管理好、安全稳定好、环境整洁好、服务社会好”为主要内容的“五好” 宗教活动场所创建工作,指导宗教活动场所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有序管理,倡导文明敬香,确保宗教活动场所文物保护和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文物保护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宗教活动场所自养能力的增强,宗教界的文物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宗教活动场所的文物保护和修缮有效加强,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基础数据不全、保护知识缺乏导致宗教文物保护利用政策落地有限、各地宗教文物活化工作不平衡、有些涉及宗教文物难点问题得不到解决等。下一步江西省将着力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推进宗教活动场所文物保护管理与利用工作。

一是深化场所“五好”创建,推动宗教文物保护利用政策有效落实。2023年江西省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在“五好”宗教活动场所创建的基础上 深化开展“百所示范、千所规范”活动,以先进为标杆,以典型为榜样,以“百所示范”推动“千所规范”,建立帮扶机制,通过完善数据库、提升宗教界文物保护意识、共享中国化研究合作和文物保护内容等方式,推动宗教活动场所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更好落实文物保护利用政策要求,探索打造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及支持宗教界全面从严治教的科学路径。

二是深化宗教文化研究,推动宗教文物活化工作有效提升。江西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设置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鼓励宗教界加强与高校合作,深化宗教文物保护利用方面的研究,让宗教文物和宗教文化“活起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发挥宗教文物活化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是深化部门协同合作,推动宗教活动场所文物保护利用难点问题有效突破。加强与文物保护、自然资源、住建、林业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合力推动龙虎山大上清宫重建启动等难点问题取得突破。 

(作者为中共江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局党组书记、局长)

欢迎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