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第25次会议发布了《关于学习宣传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法 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共同倡议》(以下简称《倡议》),为做好《倡议》的贯彻实施,学习宣传好爱国主义教育法,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拥护党的领导,江西省佛教协会于1月9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学习会,会议由秘书长梅崇军带领省佛教协会会本部工作人员学习,会长养立法师、常务副会长普钰法师参与学习会议。
学习会将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与“三爱”教育和“四进”、“五好”场所相结合,将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基本要求和自身实际结合起来,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以敬畏心、谦虚心、感恩心、包容心、平常心、责任心做好本职工作,行动上落实爱国行为,思想上扎根爱国意识,通过反复宣讲学习,使我们明确了以下几点:
一、爱国国主义是佛教的优良传统
1300多年前的唐朝,佛教史上著名的历史学家、外交家、翻译家玄奘法师就是一名爱国爱教的典范。他65年的短短一生,是爱国爱教的一生。他为祖国佛教存亡前后往返印度17年,历程五万里,九死一生,求取真经回到祖国的怀抱后,又经过19年尽心竭力,一丝不苟地将带回的佛经译成汉文,为祖国学佛、求法的后裔铺开了道路,为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翻译、语言、文字、佛教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国文明史上佛教徒爱国爱教的楷模。在这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我们强调继承古德先贤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增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和维护祖国尊严的意识,进一步加深全体僧众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解,结合开展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三好”、“四进”教育等一系列活动,使四众弟子形成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加强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二、充分认识公布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重要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实施,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提升宗教界自我管理水平,全面从严治教,促进我国宗教健康传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引导和教育四众弟子,在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激发佛教徒爱我中华,强我中华的信心和热情。有利于加强佛教界组织建设、道风建设,提高佛教界的整体素质,增强弘法利生,造福人类。有利于依法强化管理,增强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正确处理国法与佛法,主权与教权的关系,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人民的利益,维护民族的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有利于佛教徒了解党史、五千年文明史、近代史、国情,使佛教徒能饮水思源,知恩、感恩、报恩,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三、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三爱教育活动与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相结合
通过学习使僧众们明确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长期性、连续性,共产党是我们佛教的最大护法,党的宗教政策是对我们最大的保护,更加体验到共产党的伟大,社会主义社会让我们佛教徒有宽松的环境,我们应该饮水思源,感恩、报恩,珍惜今天的好政策、好环境,更加激发同共产党、社会主义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热情。
去年年末,我省组织举办了江西省佛教界代表人士培训班。
本次培训为期三天,旨在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升佛教界“五个”认同,促进民族团结,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为推动我国佛教健康传承和新时代佛教中国化行稳致远,以感恩精进之心开创新时代佛教中国化走深走实,共分为佛教中国化理论学习、专业技能培训、佛教中国化实践分享、现场参观分组讨论四项内容。
佛教中国化的理论学习有利于启发参训代表从思想上牢固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精神。省佛协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工作要求,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教,努力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江西佛教历史担当。
四、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佛教中国化相结合
佛教强调和谐、和平、慈悲和智慧,这些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符合。佛教中国可以借助这些价值观,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强化对佛教界的思想政治引导,鼓励佛教界以变革精神进行自我调整,深刻审视宗教领域存在的不适应问题,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把握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激发起自我变革的勇气。
五、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有着灿烂的文明,对世界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近代史上的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侵略相利削,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亡国,国家个得宁,更谈不上有我们佛教教徒一席之地。只有祖国的进步强大,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佛教徒首先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争光,这是中国人的国格、中国人的人格。
佛教文化经过历代高僧大德、四众弟子的不断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新时代,还要不断地推进和发展,可以说“文化自信”是推动佛教健康传承的重要精神支撑。但如何传承和弘扬佛教文化,使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最为关键是要加强自身建设,向爱国爱教,品德好、吃得苦、爱学习、造诣深、有修为的法门“龙象”学习,把佛教经典和祖师大德语录遗留下来的教义、教理、教风、教规等传承和发扬下去,真正做到能遵循习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精神,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以戒为师,继续发扬农禅并重,注重佛教学术研究,正确阐释教义,从而达到“要我化”到“我要化”的境界。弘扬佛教友好交往传统,促进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积极作用。
六、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文化相结合
充分利用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国家公祭仪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佛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爱国之情。持续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深入推进“四进”佛教活动场所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佛教院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各学科和教材中,树立佛教界爱国爱教的良好形象。通过这些活动,让全体教徒们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起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护国之情,建国之行。
▲江西省佛教协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学习教育活动合影留念
去年,省佛教协会六届理事会第六次会长会议在瑞金召开。会议开始前夕,省佛协首先组织全体理事会参会人员集体赴瑞金叶坪、沙洲坝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
▲于纪念塔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向革命烈士默哀致敬!
全体参会人员在叶坪红军广场列队,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众人在红军烈士纪念塔前深情鞠躬,默哀缅怀革命先烈,随后缓步绕行,瞻仰烈士纪念塔,向革命先辈致以崇高敬意。
随后,参会人员陆续参观了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旧址、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毛泽东同志故居等革命遗迹。充分感受到革命先驱们不畏艰险、坚韧不拔,为革命事业无私、无我、勇于牺牲的奋斗精神。
在结束对叶坪红色基地的参观后,随即前往沙洲坝革命旧址群学习。在毛泽东同志亲自为群众开凿的水井——红井前,与会人员纷纷上前,主动拿桶打水,要亲口品尝红井水的甘甜,深切领悟毛主席关心群众、求真务实、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感受苏区人民“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深厚感情。
在毛泽东同志故居中,参会人员通过一本本无声的红色教材回顾了我党在瑞金时期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进一步体悟到革命先辈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为国为民的革命情怀,感受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
省佛协将六届理事会第六次会长会议放在红色故都——瑞金举办,并先期组织“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探寻党的光辉足迹,重温党的峥嵘岁月,凝聚奋发前行的力量,旨在增强我省佛教界人士对党和国家的热爱,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佛教信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为促进佛教界的健康发展,开创佛教工作的新局面,维护佛教界的和谐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七、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宗教法规和法制教育相结合,增强佛教徒的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
佛教徒必须爱国守法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国家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信教公民也应当自觉地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佛教徒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强化法律观念,确立宪法至上,树立一个好教徒必须首先是个好公民的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自觉维护人民利益,自觉维护祖国统一,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八、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本职工作相结合
为能扎实地搞好《爱国主义教育法》学习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需要加强教风建设,提高佛教信仰的纯洁性和道德水平,避免商业利益的诱惑和干扰。要加强僧团日常管理和财务管理,确保佛教活动的规范和有序进行,避免出现乱象。
同时,还需要关注培训人才,避免短缺的问题,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佛教传承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