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万安发现唐代舍利塔
蔡建萍
天龙山唐代舍利塔(无边宝塔、普通宝塔)座落在江西省万安县五丰镇双坑村天龙山天龙寺旁,两座舍利塔呈前后位置,均由花岗岩石料砌成。前塔底边周长5.6米,通高3.8米,圆形五级层层内收,塔上浮雕图案栩栩如生,尤其是三层上的“飞天”浮雕和塔的飞檐翼角更具唐代特色,塔正面中间刻有“无边宝塔”四字,两端有一对文笔柱陲,塔刹为圆磨盘形。后塔高大雄伟,底边周长11.24米,通高8.44米,为八面九级逐层内收,塔刹为圆球形。塔的各面浮雕一个盘膝趺坐的菩萨,一层正面雕有一对正吻鲤鱼跳龙门,中间刻有“双溪天龙山",下方刻有"普通宝塔”,右侧有一狮头钮石门,内有一石室,塔底座两边各浮雕一尊护塔门神。
据清代同治《万安县志》记载:在三十一都万山中,旧时无边禅师与一高僧共事。一日,所谓曰:“汝二人当住江右大建道场,遇‘龙'则止。”其一遇龙须山,止焉。无边至万安,乞食山麓,每三日一出,遇二乳虎,望,师遽避之,遂跌坐其穴。山民骇之,相为谋建锡之地,掘土得井,见一石碑,有“天龙”二字,乃悟遇龙之命,遂结刹焉。
《吉安县志》也有记载:龙须山位于梅塘乡西南部,海拔334.60米,面积7平方公里,山顶有泉水涌出,相传唐代宗时,一登禅师来驻,土人锡龙须捐资作法云庵,故名。同时记载:资国寺(院)位于梅塘乡刘家村,砖木结构,四合院式。宽90米,长99米。唐创建,历经多次重建,唐代宗赐额为长兴寺,德宗时建塔于院内,唐大和二年(828)改为长兴禅院。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称资国院,现存宽47米,长79米。1985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吉安县志》佐证了无边禅师是唐代与一高僧(一登禅师)二人往江右大建道场,遇‘龙’则止,其一(一登禅师)遇龙须山止焉这一事实。
有关专家赴实地考证后认为,两座舍利塔的造型及风格都具有唐代的典型特征,与史料记载的年代相吻合。特别让人们惊叹的是这种花岗岩石砌成的斗拱密檐式舍利石塔的黄河以南地区还从来没有发现过,这两座古塔的发现为南方地区研究佛教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
如涉嫌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