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山净居寺

概述

净居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山内,为六祖慧能大师之法嗣行思禅师所创,是中国禅宗青原派系祖庭,并由此分化出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三大派,影响远及朝鲜、日本和东南亚。

历史沿革(法脉传承)

净居寺,初名“安隐寺”,始创于唐神龙元年(705)。唐开元二年(714),行思禅师受六祖慧能大师嘱托,从广东曹溪山南华寺来到江西青原山,开辟道场,弘扬“顿悟”禅法。唐开元二十八年(741)行思禅师圆寂,唐玄宗“敕赐建弘济禅师归真之塔”于青原山净居寺,世称“禅宗七祖”,青原山也被誉为“七祖山”“江西七祖家”。

唐天宝八年(749),扬州大明寺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因海风受阻,中途折回,由广州、韶关、赣州而到吉安,住安隐寺,并与随行僧使拜谒“七祖塔”。

北宋治平三年(1066),英宗赵曙赐额“安隐寺”。崇宁三年(1104),徽宗赵佶改赐“净居寺”,沿用至今。此后,净居寺进入鼎盛时期,僧徒达千余人,乃江西名寺,中国南方主要佛教道场之一。

元末,净居寺为战火所焚。明洪武九年(1376),僧师巩复修。正德九年(1514),王阳明知庐陵县时,常于此借僧舍设堂讲学;净居寺遂有“儒佛辐辏,荆杏交参”之誉。明末战乱寺又遭毁。

顺治十四至十六年(1657-1659)期间,笑峰法师重修毗卢阁,并倡修延寿堂、传心堂,组织编纂《青原山志》。民国时,高光法师先后住持净居寺三十余年,直至建国前夕,陆续修茸了各大殿堂、佛像,并于1944年重修《青原山志》。

复建及现状

1990年,虚云老和尚法子体光老和尚应邀卓锡净居寺。体光老和尚兴丛林、立教规,继承弘扬农禅并重、诵戒布萨、结夏安居、冬参禅学等优良传统,化僧导俗,谆谆不倦;受其感召教化者,遍及海内外,使祖庭重辉,道风远播。

2010年后,净居寺三次被评为全国和谐寺院先进集体;2013年被评为全国宗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年,被评为首届全国宗教界先进集体。

欢迎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