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南丰县第一山寿昌寺是县城内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是南丰县开展佛事活动的中心,成为当地一大名胜。因为在寺院最前的天王殿里挂了一块墨底金字的“第一山”横匾,所以人们习惯地把寿昌寺叫做第一山。
寿昌寺,位於江西省南丰县琴城镇三忠祠直锺巷。唐武德二年(西元六一九年)如石大师开山创寺,原名永安山寿昌寺。
寿昌寺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历经多次兴废。如南宋绍定年间(一二八八年至一二三四年)为寇所毁;咸淳(一二六五年至一二七五年)时,邑人张友闻修复。明洪武二十四年(西元一三九一年)并西林寺等为丛林。正德六年(一五一一年)又毁,清嘉庆三年(西元一七九八年)重建,更名为永安山寿昌寺。清咸丰年间(一八五一年至一八六二年)又毁,民国初年(一九一二年)复修。
一九四零年南昌五台山庵怀盖和尚为避日寇,逃难来寺任主持,得包钧台、包老八、李非与、黄鹏孚等名流护法,一度为之中兴。抗战结束,怀公回昌,交徒法亮主持。一九四七年法亮法师去广东南华寺求罗汉戒,又交善华师主持。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後,佛像被毁,僧尼尽逐,善华师亦被逐出寺庙。一九八一年,落实宗教政策,有关部门聘演成法师(原中国佛协理事、江西省佛协常务理事)来寺主持。在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援下,又得美籍华人、该寺前当家法亮法师和全县信士赞助,於一九八四年重建大雄宝殿,重塑佛像。一九九零年建立佛和卧佛殿、藏经楼等等。全寺占地面积七百八十七平方米,建筑面积九百三十四平方米,有大小佛像一千一百馀尊。寺院虽不宽阔,但布局紧凑,美观别致。在寺内,最有特色地要数舍利塔、立佛和卧佛了。
舍利塔位於舍利殿内。舍利塔修建於一九八八年。当时,县委、县政府发动百姓和县直单位捐资重修河东宝岩塔。清理古代塔基时,得古代小金棺一口,内藏高僧舍利子十八棵,寿昌寺便把它迎回寺中,建舍利塔加以保存。舍利塔七级八角,高七.二米,直径五米。每层都塑有数个小佛,每个小佛高约二十公分。据统计,全塔共塑小佛像千尊,故又称千佛塔,堪称艺术珍品。
所谓立佛,就是无量寿佛;所谓卧佛,就是静卧示寂时得释迦牟尼佛。立佛和卧佛一起於一九九二年塑成。佛殿为三层楼房,一楼、二楼、为立佛殿,楼中央立无量寿佛,高五.三米,高大雄伟;三楼为卧佛殿,殿中卧佛长五.三米,犹如天外仙人,酣然入睡。立佛、卧佛批红挂黄,金碧辉煌,与北京香积寺的同种佛像一般大小。进立佛殿看了立佛便可上楼看卧佛。於是,寺中有联云∶「殿上楼,楼上殿,殿上释尊示病,入般涅盘,圆觉菩萨,围探释尊表里,大自在,俱不二;殿下楼,楼下殿,殿下寿佛垂手,接引众生,无量功德,随从寿佛因缘,普运用,总归一」。还有一联云∶「楼上释尊示寂,普告世事无常;楼下寿佛垂手,接引彼岸同登」。
宋代石佛被炸时,头颅落入石龛内地陷地里。於是一九八四年,寿昌寺将这石佛头像迎回寺内,并建接引亭,砌石佛灵颅塔供奉,加以保存。接引亭柱刻联云∶「千年石佛,德相俱全,且铭刻群心,遐迩共瞻,乃成古;一场浩劫,金身尽毁,而灵感依旧,缁素争朝,遂重新」,表达了古佛重新德喜悦。如今,该接引亭成了寿昌寺德一个重要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