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万杉寺位于风景秀丽的庐山南麓庆云峰下,东邻五老峰、观音桥,南面鄱阳湖,西接秀峰寺,北倚汉阳峰、庆云峰。群峰叠翠,烟波浩淼,泉清谷幽,诚谓“庐山佳处着浮屠”,自古乃庐山五大丛林之一,名播江南。
历史沿革
万杉寺始创于南梁(502-557),初名庆云庵。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大超禅师住持寺院,增旧制,扩禅宇,植万杉,寺大兴,荣膺真宗皇帝封赏。
天圣二年(1024),宋仁宗为彰大超禅师植杉兴寺之功,行善福民之德,特赐“万杉寺”额,御制“金佛宝殿”匾额,题写“国泰清净”四字,并赐金修缮。自此沐皇恩雨露四十二载,名声大振;此后有如苏澈、苏轼、朱熹等文人名士慕名访寺,并留下千古名篇,与寺遗存。
明洪武年间,高僧德昭于万杉丛林开坛传戒,大开讲席,弘宗演教。洪武二十六年(1393),万杉寺被佛教界列为讲席丛林,名冠江南,盛极一时。崇祯年间,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紫柏尊者住持归宗时,与其徒相继先后修葺万杉寺。随后憨山、古峰、具德等禅师亦相继修葺和住持万杉寺。
1938年遭日寇兵燹,寺内仅存小屋数间,文物古迹破坏殆尽,五爪樟仅存三枝,所幸巨型摩崖石刻“龙虎岚庆”四字完好。
复建及现状
八十年代后,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全面落实,万杉寺被列为原江西省星子县首批开放寺院。1995年,时任安徽省岳西县诚意寺住持的能行法师受原星子县人民政府礼请住持恢复重建万杉寺。能行法师择原址,诛茅筑基,次第经营,兴殿宇于榛莽之上,扬佛法于匡庐之南;同步修复历代祖师塔,修缮秀峰至万杉寺的水泥公路及各项基础设施。而今之万杉寺殿阁林立,梵宇巍然,气势恢宏,规模远超史制。
为令正法久住、绍隆佛种,万杉寺分别于2009年、2012年、2019年传授三届全国汉传佛教二部僧三坛大戒,成就戒子2000余人;为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启建十届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常年举办一系列传统的大型佛事活动,深获信众拥护。
万杉寺全体僧众秉承宗风,农禅并重,以戒为师;坚持每日朝暮课诵,过堂坐香,以及半月布萨,结夏安居,冬季禅七等传统丛林学修活动。
自复兴以来,万杉寺在坚持佛教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与时俱进和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在兴办教育、培养僧才、文禅并举、对外交流、服务社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北大佛教学者楼宇烈教授题赞万杉寺为“庐山第一尼众禅宗道场”。2007年万杉寺被评为江西省重点寺院,2016年被国家宗教局授予“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2022年被定为江西省“五好”宗教活动场所建设学习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