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化成寺

概述

化成禅寺,位于江西宜春市化成岩半腰,其前身为上岩开化院和下岩惠昭院两寺,始建距今已经有1200余年历史。现为江西省重点开放寺院。

历史沿革

化成禅寺始建于唐,原为上、下两寺,上岩为开化院,下岩为惠昭院。唐宰相李德裕任袁州长史时曾寄寓于此,寺内留有“李卫公读书处”等石刻;此后历代文人参访,刻有多处吟咏化成之胜景的摩岩石刻及“青莲古洞”遗迹。

宋代有诗人赵善坚赞曰:“僧居罗上下,钟声答晨暮”,化成寺之地也被称作“化成晚钟”,乃古袁州府“八景”之一。

沧桑转移中,化成禅寺因战乱和自然灾害多次被毁。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重修开化院。清康熙初年,僧人念融重建佛殿。知府李芳春题额曰:“赞成裁成”,意谓大众一起筹备共助而成就事业,便将此四字简为“化成”,改寺名曰“化成寺”。

乾隆二十六年(1761)袁州同知杨应瑶重建清音阁,祀李德裕。嘉庆庚辰(1820)化成寺僧众募建关帝庙;在寺东增敬业堂,寺西增面壁轩,规模逐渐扩大。但咸丰六年(1856)又遭兵毁。

复建及现状

1999年化成寺重修,仿明清建筑群,占地面积近两万平方米。寺院主体建筑仍分建于上下岩,以石级相连。

2004年元月化成寺举行大雄宝殿奠基典礼,2008年正式落成,并盛大举行开光庆典。后续逐渐修建其它佛殿,一座崭新庄严的化成禅寺巍然屹立。寺内现有常住十余人,常年以丛林古制举行各项法事活动,弘法度生。

欢迎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