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区以西,昌南新区洪源镇二亭村前的公路上,远眺二亭村,最醒目的就是畔山而建的黄墙黄色琉璃瓦庙宇建筑群。此处依山而建前后两个寺庙,傍山高处的就是南云寺。 南云寺坐落在昌南新区洪源镇二亭村,旧名居云寺。据传,宋景德年间高僧秀松游历洪州府(今南昌)登滕王阁,见繁星坠于景德镇西南,便星夜策马来到此地。禅师登临南山,见山涧有一泓清泉,旱不枯,涝不溢,清冽甘甜,照彻心扉,遂题泉名为:濯心泉,并募建居云寺。清嘉庆二十四年重修三皇殿。居云寺后毁于兵火。
南云寺山门楹联云:
南山北水凝成正果;
云天色相化为禅祥。
1988年当地居士于旧址建“三佛殿”,取名南云寺。1998年迎请受戒于九华山的释果祥来此住持。1999年起建大雄宝殿、观音殿、三圣殿、地藏殿以及斋房等。至今寺院建筑面积近二千平米,现有住寺僧人4人,居士逾千。主修净土宗。2007年南云寺被评为“江西省重点寺院”。
南云寺之所以能成为省重点寺院,与果祥法师(系景德镇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弘法兴寺和文化兴寺相结合的理念分不开。兴寺之一,法师佛学理论功底深厚,广大信众来寺院烧香祈福、求取“濯心泉圣水”的同时,常能聆听法师讲述佛界之奥妙、人生之因果、菩萨之慈悲,使信众顿悟,檀越、居士、皈依者日增;兴寺之二,盛迎全国大德高僧来寺开光礼佛、传经布道。近年来,每年都有全国各地高僧来寺院弘法交流,其中重要的有:1997年迎请九华山全山方丈仁德长老为南云寺佛像开光;2004年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妙安来寺弘法并题写匾额“大雄宝殿”、“南云寺”;兴寺之三,注重寺院文化建设。在寺院殿堂较拥挤的情况下,专设‘藏经楼’,内藏“乾隆”、“高丽”、“大正”三部大藏经和各类佛教经典书籍,另外楼内还藏有(供奉)等身缅甸白玉卧佛、香港檀越捐献的乾隆时代大画家号称清四小王之一王宸绘制的四尺整宣观音菩萨立轴画像堪称镇寺之宝。遍观寺内所有殿堂的匾额和楹联,全部由艺术家和大师书写,其楹联撰写也出自文化名人之手。陶瓷艺术与佛教文化相结合亦堪称完美,大雄宝殿内两侧墙壁上,供奉有形态各异之十六尊者和后墙两侧的普贤和文殊菩萨都是由三尺六瓷板绘制而非塑像,为全市最早瓷画罗汉像。大雄宝殿外侧殿墙上,镶嵌有瓷板书写《般若蜜多金刚经》全文,信众从此路过,等同诵经一遍,尤比藏传佛教之转经筒。斋堂中挂有的“食存五观”瓷书条幅等戒规也是本寺仅有。 菩萨慈悲,普渡众生为本,佛祖之愿,国泰民安!阿弥陀佛!